好严肃的风格啊,也很平淡,讲述的是那一代人的经历。看了吴念真的《那些年,那些人,那些事》这本书以后就决定把他的电影都看一下。真的很喜欢他的那种风格,这种平铺直述的风格很合我的胃口。香港的许鞍华导演也是这个风格,对于她的大部分电影都很喜欢,尤其是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。其实,一些平淡的电影也是很棒的,它们总是以生活般的风格以写实般的风格告诉你,这就是那时候的事情,这就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,很普通,和你我的生活一样,或者说我们就是那个主人公。随着电影的越看越多慢慢的发现,唯有这种写实般的电影才能真真的打动我们,也许在观影的过程中没有那喜剧片,动作片,科幻片这样的兴趣。但是它会使你慢慢的不由自主的想起它,思考它,这就是它的魅力和伟大。现在好多看过的动作片是怎样的我都忘了,唯有那些剧情片还有着深刻的记忆。ps:好喜欢那种深山里的生活啊,好喜欢那样的自然啊,在刘烨的《那山,那人,那狗》中也有那种深山,也很是喜欢。也许自己是真的喜欢大自然,喜欢美丽的环境。就如一部好的电影曲目可以给我深深的感动
《恋恋风尘》叙事十分散文化,不同于很多剧情电影中每个情节的设置都是为了剧情的发展推动,《恋恋风尘》里许多情节和前后并没有因果联系,仿佛是导演突然想到什么就拍下了什么,但是生活不正是由一点一滴的琐碎拼合而成吗?正是这样随意自然的叙事风格,加上侯孝贤悠长平缓的长镜头,把生活诗意地呈现给了观众
电影上映于1986年,改编自编剧吴念真与自己初恋的真实故事,关于影片的剧情吴念真曾提及这么一件趣事
后来我去当兵,她买了一千多个信封,然后写上她的地址,贴上邮票。那时候一张邮票两块钱
1. 电影不是用讲的,电影实际上是要去拍的,你一直拍一直拍,就会拍出电影来,而且会越拍越好。然后还有一个完结,你一直看,看电影、看周遭的事物,你一直看、一直看,你就会有一个眼界,所谓的鉴赏力,你的电影就会有一个高度。
2. 你不要以为我是一下就知道这些。不是。它是在我拍了几部之后知道一点,拍了又几部之后知道一点,知道了一些但是很快又模糊掉,随着年龄的增长,拍了越多的片子后,才慢慢清晰起来。就像我们脑子里对城市的地图一样。
#影# 1986《戀戀紅塵》《Dust in the Wind》8.5/10
台灣本土情懷的傑作之一。山裡人男主因為家窮輟學到台北打工養家,青梅竹馬的鄰居小妹也跟隨而來。男主要去服兵役,她千叮萬囑每天寫信,最後卻和天天送信的郵差結婚。
侯孝賢不愧是大師,鏡頭、配樂、人物和故事,無處不是乾乾淨淨一塵不染。沒有戲劇化的衝突,最大的情緒爆發是男主得知愛人和別人結婚的抱頭痛哭,但也克制得讓人覺得殘忍。
長時間的定鏡頭,風輕雲淡,連颱風天也只是烏雲滿天的安靜。遠景只能看到背影或軀體動作,但包含無數的情緒,可在近鏡頭裡特寫臉部表情,卻是白開水的“淡”。
採用大量現場錄音,在家鄉時若有若無的鳥叫蟋蟀和在台北嘈雜的市區繁囂強烈的對比,讓人物的沉默呈現出不同的層次,也有著不同力道的表現。背景音樂恰到好處的起和止,沒有喧賓奪主,而是在後台盡職盡責跟隨情節的發展。
兩個主角配角都挑的很好,有著質樸的鄉土清新,眼神裡是透明的天真,演技生而不硬。沒有親吻,沒有拖手,甚至連走路都還是一前一後,但是卻看到他們滿滿的愛意和互相珍惜
震撼!恋恋风尘:分合起伏本是生活本色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chunfengwan.com/dy/id-34069.html